目前分類:小品文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已難追究源頭何來,在我的認知,於心裡層面上,旅行該是從容、閒適的,但這並不意味著肉體上亦如是。無論都會一隅,或偏遠鄉村,每到一處,不管是半時一刻的興起,抑是一日半晌有計畫、有意識的漫遊,在步行範圍內,不熱衷運動的我總會以雙腳切實踏上一回,感受與土地間真實的連結,對旁觀者而言似覺矛盾,但我行走故我存在,那況味只有自己能體會。若在長假中,往往每日結束舉步維艱回到旅店,次日又神奇恢復得以繼續行程,相對於肉體之疲憊,心理卻完全放鬆,此種旅行,常遺漏所謂著名地標,但,沿途小小風景,卻在最不經意處映入雙眼,此沙中所見世界總能深刻腦海,形成生命地圖中耀眼印記。此時,用相機寫故事已屬多餘,因向旁人述說用身體寫下的遊記,比美麗照片更加引人入勝。
望安這段旅程恰是如此對味,簡單做了功課,中社古厝、天台山、綠蠵龜、酸瓜、碧海與藍天,太豐富了,僅取一瓢飲即身心俱足矣,繁瑣規劃顯屬多餘,簡單行囊,出發便是。

映真永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行於舊山線鐵道旁,孩子早隨規律的搖動熟睡,窗景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多年前的汽車廣告,儘管車內播著童話故事,大腦感受的卻是和緩抒情樂章。
窗外景致,從尋奇角度,無甚特別,無華美洋樓,也無秘境古堡,沒遍野薰衣草,更沒發熱鬱金香。唯一有的,鐵道路堤斜坡青翠鮮綠的草地,隨小徑延伸到視野外,在不經意的角落點綴著淡雅花朵,對側山坡,是灑滿五月雪森林,直伸向湛藍天際,簡單,無從刻意造作,但卻深深感動,源自環境與人之間和諧的平衡。

映真永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我的心目中,「綠」無須是一種信仰,但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、生活習慣。
換句話說,

映真永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在低階軍、士官眷村長大的孩子,狹小生活空間是最清晰的童年記憶。僅一間房的連棟竹篾洋灰壁眷舍,隨人口增長,在經濟許可時,一次次向外延伸,直至牴觸前、後排牆角、溝邊才停。流離者的下一代,甚至沒有祖先牌位,更別說「祖公產」?那年代,貧窮只是普遍現象,家人從不以「無產」為憂;反倒在地價狂飆多年後,我們有機會慶幸,沒有祖產,就沒引爆、撕裂骨肉手足情感的火種,多麼幸福。
或許因無恆產,鞭策孩子唸書成為最要緊的事。放學後,我總和姊姊同坐牆角小桌做功課,在那一人考上大學,全村鞭炮同賀的年頭,每次月考所得獎狀,如獵人屠戮之獸首般,一一掛滿壁面。現在看來自然粗陋可笑,當時卻是父母心中,不宜出門說嘴,但在自我一方天地陶醉總行之榮耀。

映真永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